在佛羅倫斯逗留期間,我們加插了半天行程前往附近小鎮--比薩。
比薩離佛羅倫斯只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是一個興建於公元前一世紀的古城,位於亞諾河(Arno)及塞基奧河(Serchio)的交界,面積190平方公里,約是香港土地面積的六份一大,人口僅得10餘萬。後來在1406年被佛羅倫斯合併入托斯卡納省。亦是天文學家、數學家、哲學家及物理學家伽俐略的出生地。
最為人所熟悉的是伽俐略在比薩斜塔上進行的實驗,他在斜塔上放下兩個大小一樣,但質量不一的圓球,結果兩球同時著地,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於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速度不同的理論,後來牛頓更由此推斷出萬有引力。
中央火車站,是我們每個行程目的地探索的起點。
沿著中央火車站步行至比薩斜塔的位置神蹟廣場(Square of Miracles),大約需要二十分鐘。在火車站口有一幅地圖顯示步行的路線。
經過這座橋沒多遠,比薩斜塔就在前方了。心情亦立即興奮起來。
比薩斜塔(Leaning Tower of Pisa)是旁邊比薩大教堂的鐘樓,於1173年開始興建。但是當工程進行至第4層時,已發現樓身因為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因此工程一度暫停,期間建至第七層時因傾斜加劇又再度停工,直至1372年才完工,前後經歷兩百年,完成後塔身傾斜向東南。
鐘樓共有8層共54米高,在頂樓有7口鐘,由於怕敲鐘會令斜塔有倒塌的危險,因此沒有敲響過。由於斜塔過度傾側,曾於1990年停止向遊客開放,經過11年的搶修工程,斜塔於2001年再次開放參觀,塔身還稍微扶正了一點,專家估計,比薩斜塔應可再支撐200年之久。
斜塔及廣場上的建築群採用羅馬式的立體建築風格,外墻主要由乳白色的大理石砌成,在陽光下閃爍出白色的光茫。
在比薩,登上斜塔是熱門活動,少不免又是大排長龍。總之所有熱觀景點在網上預訂門票是一定不會錯的事。
在登上布拉格的鐘樓後,我一直在尋找可以與之比擬的登塔景色。
在參考其他網友的文章後,最後汀汀在意大利一共有三次登頂。登上米蘭大教堂,為了感受置身於哥德式尖塔群中的震撼;登上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為了俯瞰284根多利安柱環抱之下的聖彼得廣場及遠處的羅馬街道;登上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塔樓,為了感受昔日亞德里亞海女皇的海上霸主氣勢。但是登上比薩斜塔,頂多是感受那斜度罷了,這是為什麼我們最後亦沒有登上斜塔的原因。
還是看看大家如何使出混身解數去「扶」和「推」塔吧。
離開了神蹟廣場,在大街巷弄裡穿梭,來到了騎士廣場。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一位唱功非凡的大叔。雖然在意大利,這裡的街頭表演藝術家到處都是,但還是頭一次聽到以歌劇的唱腔演繹的。在簡單的弦樂配襯下,大叔的歌聲好比天籟之音。就是僅僅這一次,汀汀放下了錢幣。
站在旁邊聽的時候,一路上人跡稀少,縱有停下來的,亦不過兩三人。在意大利,有多少擁有才華的藝術家就這樣被埋沒呢!巴伐洛堤有幸被發掘,亦只是冰山一角。
雖然觀眾不多,但敬業樂業的大叔在演繹完一首歌後,仍不忘對回報以掌聲的路人微笑地說聲「grazie」。
很想放慢腳步在這個平靜的小鎮逗留多一會兒,發掘小鎮其他可愛的地方,可是我們要依計劃回佛羅倫斯了,每一次旅程的終結總叫人依依不捨。
比薩離佛羅倫斯只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是一個興建於公元前一世紀的古城,位於亞諾河(Arno)及塞基奧河(Serchio)的交界,面積190平方公里,約是香港土地面積的六份一大,人口僅得10餘萬。後來在1406年被佛羅倫斯合併入托斯卡納省。亦是天文學家、數學家、哲學家及物理學家伽俐略的出生地。
最為人所熟悉的是伽俐略在比薩斜塔上進行的實驗,他在斜塔上放下兩個大小一樣,但質量不一的圓球,結果兩球同時著地,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於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速度不同的理論,後來牛頓更由此推斷出萬有引力。
| 比薩中央火車站 |
沿著中央火車站步行至比薩斜塔的位置神蹟廣場(Square of Miracles),大約需要二十分鐘。在火車站口有一幅地圖顯示步行的路線。
| 有沒有觀察到地圖上比薩斜塔的標示已損毀? 或許是因為太多人在那裡指著比劃說:看,這就是斜塔了! |
沿路有不少中世紀時期的建築,是個文藝氣息濃厚的小鎮。
| 由佛羅倫斯一直伸延至比薩的亞諾河 |
其實除了神蹟廣場一帶較多遊客外,其他的街道都相對的寧靜。
經過這座橋沒多遠,比薩斜塔就在前方了。心情亦立即興奮起來。
比薩斜塔(Leaning Tower of Pisa)是旁邊比薩大教堂的鐘樓,於1173年開始興建。但是當工程進行至第4層時,已發現樓身因為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因此工程一度暫停,期間建至第七層時因傾斜加劇又再度停工,直至1372年才完工,前後經歷兩百年,完成後塔身傾斜向東南。
鐘樓共有8層共54米高,在頂樓有7口鐘,由於怕敲鐘會令斜塔有倒塌的危險,因此沒有敲響過。由於斜塔過度傾側,曾於1990年停止向遊客開放,經過11年的搶修工程,斜塔於2001年再次開放參觀,塔身還稍微扶正了一點,專家估計,比薩斜塔應可再支撐200年之久。
斜塔及廣場上的建築群採用羅馬式的立體建築風格,外墻主要由乳白色的大理石砌成,在陽光下閃爍出白色的光茫。
| 遠處有個圓拱屋頂的是比薩洗禮堂(Pisa Baptistry), 外形結構好像掛著珍珠吊鏈的皇冠 |
在登上布拉格的鐘樓後,我一直在尋找可以與之比擬的登塔景色。
在參考其他網友的文章後,最後汀汀在意大利一共有三次登頂。登上米蘭大教堂,為了感受置身於哥德式尖塔群中的震撼;登上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為了俯瞰284根多利安柱環抱之下的聖彼得廣場及遠處的羅馬街道;登上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塔樓,為了感受昔日亞德里亞海女皇的海上霸主氣勢。但是登上比薩斜塔,頂多是感受那斜度罷了,這是為什麼我們最後亦沒有登上斜塔的原因。
還是看看大家如何使出混身解數去「扶」和「推」塔吧。
| 溫馨的推 |
| 你推倒我扶正 |
| 爸爸,可不可以再高一點 後面那個倒立的動作「酷」極了,可惜當時沒有把他整個動作攝入鏡頭 |
| 沒有我推的份兒,所以站在這裡看你們好了。 |
| 嘿,老兄,你看那邊有個美女呢! |
離開了神蹟廣場,在大街巷弄裡穿梭,來到了騎士廣場。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一位唱功非凡的大叔。雖然在意大利,這裡的街頭表演藝術家到處都是,但還是頭一次聽到以歌劇的唱腔演繹的。在簡單的弦樂配襯下,大叔的歌聲好比天籟之音。就是僅僅這一次,汀汀放下了錢幣。
站在旁邊聽的時候,一路上人跡稀少,縱有停下來的,亦不過兩三人。在意大利,有多少擁有才華的藝術家就這樣被埋沒呢!巴伐洛堤有幸被發掘,亦只是冰山一角。
雖然觀眾不多,但敬業樂業的大叔在演繹完一首歌後,仍不忘對回報以掌聲的路人微笑地說聲「grazie」。
| 見到最多的是這種靜態的表演 |
| 色彩繽紛的小錢包、手機套,但沒有去細看是否 "Made In Italy" 。事實上現在的意大利,為了減低材料和製作成本, 即使是皮革用品亦有很多是中國入口的。 |
很想放慢腳步在這個平靜的小鎮逗留多一會兒,發掘小鎮其他可愛的地方,可是我們要依計劃回佛羅倫斯了,每一次旅程的終結總叫人依依不捨。


我記得大叔唱「Santa Lucia」。這首調子曾被改編為廣告歌:「人人都愛用,日日添歡趣。發揮烹飪好本領,獻出美味真心味。鷹粟粉確係好,煎炸係唔同喎...」唔好意思!我竟然在這裡賣廣告。(利申:我唔係用鷹粟粉煮餸!)
回覆刪除點解成首歌都記得?證明你好「為食」
刪除D散子包好貴喔~真係買唔落手……
回覆刪除呢篇冇介紹食物,唔通你地0係比薩冇食野?
因為是半日遊,我們大概中午已回到佛羅倫斯。而且中午只是草草吃點東西便算。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