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冷翠之戀」不是已寫了兩篇嗎?為甚麼還有第三篇?
只因為佛羅倫斯值得發現的地方實在太多,寫下去,應該會回不了頭。這一篇只是個未完的故事。
「聖母百花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佛羅倫斯的地標建築,以佛羅倫斯的市花百合花命名,同時亦是主教堂(Duomo)。教堂是在13世紀時,在早已存在的聖雷帕拉達教堂上加建成現今的模樣。建築分為教堂、洗禮堂及鐘塔三部份。
面向亞諾河的石階上坐滿了人,還沒吃午飯的我們從旁邊的流動熟食檔買了半份披薩和一份帕尼諾三文治(panini),亦坐在石階上吃起來。
這一刻忽然醒悟到,真正的感受(享受),並不是坐在高級餐廳裡面享受那份昂貴、精緻的食物和美酒,而是就這樣坐在高處,一邊俯瞰著如斯美景,一邊無拘無束地吃著平民化的午餐和喝著可樂。在你的身邊,亦是和你一樣吃著平凡午餐、在愉快交談遊客。
Vivoli店舖資料:
吃吃吃,吃不完。看完你亦會感受到汀汀喜歡佛羅倫斯的原因。
回來搜尋了一下,發現這家披薩店在TripAdvisor有不錯的評價(****/5):
http://www.tripadvisor.com/Restaurant_Review-g187895-d716344-Reviews-Pizzeria_Caffe_Italiano-Florence_Tuscany.html
要留意的是這家餐館分為兩部份,格調比較高雅的是Osteria Italian Cafe,是吃正宗的托斯卡尼菜。只隔一道門便是Pizzeria Osteria Italian Cafe,裝修較為簡單的,小心別走錯。
Pizzeria Osteria只提供三種口味的薄餅:那不勒斯披薩(Naples), 、瑪格麗特披薩(Margherita)和大蒜披薩(Marinara)。
披薩薄餅的發源地是那不勒斯,因此以上三種可算是最經典的口味。在18世紀,當時的那不勒斯人非常貧窮,吃不溫飽,於是自創在一層發酵的麵餅上灑上番茄、芝士和少量肉粒作餡料,材料十分簡單,但卻能吃飽肚子,後來這種食物流傳開去,發展出聞名於世的意大利薄餅。
那不勒斯披薩主要以番茄、水牛芝士和鯷魚(一種非常細小的魚)作餡料。
瑪格麗特披薩則以番茄、水牛芝士和香草(即金不換、九層塔)為材料,由於具備紅、白、綠三種旗色,和意大利的國旗一樣,因此深得當時的皇后瑪格麗特的喜愛,薄餅亦以皇后的名字命名。
大蒜披薩顧名思義以大蒜及牛至(一種生於地中海城市一帶的草本植物)作主要材料。
現在的披薩已發展出多種不同的口味,相同的是它仍是意大利人的平民化食物。
當薄餅捧上來的時候,驚喜地看見了這個可愛的 “心型” 薄餅!
雖然餡料十分簡單,但遠勝之前吃過的所有披薩薄餅 -- 熱乎乎、滿滿的水牛芝士,由於餅底是薄薄的一層,加上以傳統的明火烤焗,所以十分的香和脆。很快的,碟上的披薩就被扒光了。
實在是相逢恨晚,若早一點發現這間比薩店,就不止光顧一次啦。在佛羅倫斯,汀汀最想念的就是Pizzeria的薄餅和Vivoli的雪糕。
吃完這個在佛羅倫斯的「最後的晚餐」,我們在佛羅倫斯的行程亦告一段落。
但無奈如何,佛羅倫斯,我已開始想念妳了。
只因為佛羅倫斯值得發現的地方實在太多,寫下去,應該會回不了頭。這一篇只是個未完的故事。
「聖母百花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佛羅倫斯的地標建築,以佛羅倫斯的市花百合花命名,同時亦是主教堂(Duomo)。教堂是在13世紀時,在早已存在的聖雷帕拉達教堂上加建成現今的模樣。建築分為教堂、洗禮堂及鐘塔三部份。
無論站在那一個角度,都無法將這座宏偉的建築攝入鏡頭內。
教堂外墻以三種顏色(白、綠和粉紅)的大理石鋪砌,每一塊大理石均以幾何圖案雕刻,設計極為考究。
當中最受矚目的是教堂的紅色八角形大圓頂。它由建築師布魯內雷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於1434年透過競賽贏得建造權。八角形大圓頂離地高52米,直徑有43.7米,它的建造和巨大是史無前例的,注定是佛羅倫斯市民的驕傲。連米高安哲羅亦不禁讚嘆:「我可以建一座比它更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美」。
![]() |
| 大教堂的門前,是不少藝術家的聚腳點 -- 粉筆畫 |
從比薩回來後,我們直接由中央火車站乘坐巴士前往米高安哲羅廣場(Michelangelo Square)。
中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話說從火車站出來後,我們不停在找2號巴士站前往廣場,但是在火車站外面走了一個圈亦找不到2號巴士。不知道是否太多遊客問路的緣故,每當我們走到路邊小攤查詢的時候,那些小販總是懶得開口,冷冷的指劃著方向便算了。
想起火車站內有一個類似詢問處的位置,於是走回裡面,向服務台的職員查詢。那裡有個女職員,態度明顯友善得多。
我對那位女職員用英文說要前往 "Michelangelo Square",誰想她皺起眉頭,好像聽不明白我說甚麼。 我重覆了好幾次,她依舊在皺著眉頭。
最後我把直接旅遊書拿出來,指著上面的圖片,她才好像一下子恍然大悟,說"Michelangelo Square"(註:原來她的"Mi"發音跟我的"Mic"字發音不同)。汀汀想,不過是差一個音而已,何解她未能聯繫上呢?是否只得我們兩個傻瓜問這樣的問題?
後來汀汀看了《情迷羅馬》這套戲,在戲中,活地阿倫的女兒交了個意大利男朋友,名字亦是叫米高安哲羅Michelangelo,由於語言差異,他的女兒一再提醒他,她男友名字的正確讀法。看到這裡,回想起和這位女職員的對話,不禁會心微笑。
巴士上擠滿了人,在顛簸的路上緩慢行駛,我們一路站著,好不客易才捱到了米高安哲羅廣場。
| 在廣場上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個翻版的大衛像。 在市內共有三尊這樣的大衛像,足見佛羅倫斯市民對「他」的重視和喜愛。 |
站在廣場上,佛羅倫斯的景色一覽無遺。遠處的百花聖母大教堂(其中一面)終於可以盡收眼底。
面向亞諾河的石階上坐滿了人,還沒吃午飯的我們從旁邊的流動熟食檔買了半份披薩和一份帕尼諾三文治(panini),亦坐在石階上吃起來。
這一刻忽然醒悟到,真正的感受(享受),並不是坐在高級餐廳裡面享受那份昂貴、精緻的食物和美酒,而是就這樣坐在高處,一邊俯瞰著如斯美景,一邊無拘無束地吃著平民化的午餐和喝著可樂。在你的身邊,亦是和你一樣吃著平凡午餐、在愉快交談遊客。
經過剛才的顛簸路程,我們決定改為步行下山。只須15分鐘的路程,我們又回到亞諾河的另一邊。沿途經過聖十字教堂(Basilica di Santa Croce)。
聖十字教堂是方濟各會其中一座最大的教堂,採用哥德式建築風格。聖十字教堂絕非一般的教堂,裡面安葬了不少意大利史上傑出的名人,當中包括但丁、米高安哲羅和伽俐略。因此又被稱為「先賢祠」。
可惜參觀時間已過,我們和諸位先賢緣慳一面。
重點介紹的是聖十字教堂附近這間雪糕店Vivoli。
Vivoli雪糕店自1930年已創立,現在已是第三代經營。雪糕店東主堅持每天選用新鮮的材料和水果製作雪糕。然而家族成員對雪糕的製作方法保密,只向外界表示由於材料視乎季節性和每天人手製造,因此即使相同口味的雪糕,味道亦不會一式一樣。
雖然雪糕大受歡迎,但東主並沒有打算將雪糕擴充開設其他的分店,強調只以傳統家族形式經營,以維持人手製作的質素。和其他雪糕店一樣的地方是,Vivoli除了是一間雪糕店,同時亦是充滿懷舊風味的Caffe’和西餅店。
![]() |
| 圖片:http://hungryrecipe.com/top-10-ice-cream-that-you-should-try/ |
選了特別的米味(RICE)和喜歡的巧克力及草莓味。只嚐了一口米味,就忍不住"嘩"的叫了出來,豐富實在的米味夾著一粒粒軟綿綿的白米,口感非常滿足。
一直都很喜歡gelato並非像普通雪糕只得奶油和甜的味道,每一種水果、食物的都源自新鮮的材料,不是混入調味的色素,所以味道都很突出。而這個米味尤甚 -- 那種清新的感覺令一整天的疲憊一掃而空。
至今仍記得那濃郁的味道拌著冰漸漸融化在舌頭上的感覺;
這一個gelato,榮登是次意大利之旅雪糕店的榜首。
亦是這一個gelato,讓汀汀真正體會到甚麼叫「此味只應天上有」!
Vivoli店舖資料:
Via Dell'Isola delle Stinche, 7r, Florence, Italy
055 292334
接下來這間Pizzeria Osteria Italian Cafe的披薩,不止榮登是次意大利之旅披薩的榜首,而且是汀汀有史以來,吃過最好味的披薩(pizza)!
因為之前吃的都是比較傳統且價錢不便宜的意大利菜,所以這天晚上我們就決定光顧稍為經濟一點的披薩店。在漫無目的下之下,我們走進了這間在聖十字教堂(Basilica di Santa Croce)附近的餐廳。
因為忘記了拍下餐廳的照片,餐廳大概的位置就如下圖所示:
因為之前吃的都是比較傳統且價錢不便宜的意大利菜,所以這天晚上我們就決定光顧稍為經濟一點的披薩店。在漫無目的下之下,我們走進了這間在聖十字教堂(Basilica di Santa Croce)附近的餐廳。
因為忘記了拍下餐廳的照片,餐廳大概的位置就如下圖所示:
回來搜尋了一下,發現這家披薩店在TripAdvisor有不錯的評價(****/5):
http://www.tripadvisor.com/Restaurant_Review-g187895-d716344-Reviews-Pizzeria_Caffe_Italiano-Florence_Tuscany.html
要留意的是這家餐館分為兩部份,格調比較高雅的是Osteria Italian Cafe,是吃正宗的托斯卡尼菜。只隔一道門便是Pizzeria Osteria Italian Cafe,裝修較為簡單的,小心別走錯。
Pizzeria Osteria只提供三種口味的薄餅:那不勒斯披薩(Naples), 、瑪格麗特披薩(Margherita)和大蒜披薩(Marinara)。
![]() |
| 每款披薩的價錢都不過€10,如外帶的話更只須€7 |
披薩薄餅的發源地是那不勒斯,因此以上三種可算是最經典的口味。在18世紀,當時的那不勒斯人非常貧窮,吃不溫飽,於是自創在一層發酵的麵餅上灑上番茄、芝士和少量肉粒作餡料,材料十分簡單,但卻能吃飽肚子,後來這種食物流傳開去,發展出聞名於世的意大利薄餅。
那不勒斯披薩主要以番茄、水牛芝士和鯷魚(一種非常細小的魚)作餡料。
瑪格麗特披薩則以番茄、水牛芝士和香草(即金不換、九層塔)為材料,由於具備紅、白、綠三種旗色,和意大利的國旗一樣,因此深得當時的皇后瑪格麗特的喜愛,薄餅亦以皇后的名字命名。
大蒜披薩顧名思義以大蒜及牛至(一種生於地中海城市一帶的草本植物)作主要材料。
現在的披薩已發展出多種不同的口味,相同的是它仍是意大利人的平民化食物。
而餐館是以傳統的方法去烤焗薄餅 -- 在一個開放式的廚房搭了個磚爐,把薄餅放進去然後用柴火烤焗(如下圖)。
![]() |
| 圖片來源:TripAdvisor |
![]() |
| 汀汀這次試的是 「意大利國旗」-- 瑪格麗特披薩 |
實在是相逢恨晚,若早一點發現這間比薩店,就不止光顧一次啦。在佛羅倫斯,汀汀最想念的就是Pizzeria的薄餅和Vivoli的雪糕。
![]() |
| 意猶未盡,再來一個 tiramisu,比想像中要大份。 奶油味香濃,入口非常軟滑,但可可粉的成份相對較低。 還是覺得這裡的披薩薄餅略勝一籌。 |
順帶一提,這家餐館是不收餐桌服務費的。
吃完這個在佛羅倫斯的「最後的晚餐」,我們在佛羅倫斯的行程亦告一段落。
但無奈如何,佛羅倫斯,我已開始想念妳了。







街頭畫家在地上畫的修女像十分神似!
回覆刪除好犀利呀!!!粉筆都可以畫到咁似油畫,但好快又要俾人清除吧?真係好難想像香港有如此技能0既人可以去咩地方一展所長,唉~
回覆刪除個Pizza「餅底是薄薄的一層」?睇落都幾厚幾juicy喎~呢間Pizzeria有冇意大利飯食?
我都好想食米味雪糕>V<
香港是商業城市,以金錢掛帥,是很難培養出藝術水平高的人。
刪除呢間Pizzeria係無意大利飯食,隔離嗰間高級少少的餐廳Osteria Italian Cafe才有。由於PIZZA剛烤焗好,混入了空氣才有好像厚厚的假象。實質是軟身的,手拿著會軟軟地垂下來,所以有的客人干脆用叉子捲起來吃。
米味雪糕真係無得頂,食左會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