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威尼斯,有點夢幻、有點模糊。曾經確確實實地踏足過這片地方的我,就好像發了一場不太真實夢。因為一切都來得太快,有點突然、有點倉促(只有兩日一夜的行程)。只有從照片中,才能勾起一點點足跡的回憶。
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城市,尤其歐洲的城市,都可以輕易找到似曾相識的「浪漫」和「美麗」,唯獨是威尼斯,它的「浪漫」和「美麗」卻是獨一無二。只因它有著其獨特的地理環境 -- 一座興建於水上的城市。
威尼斯是建築在潟湖上的城市。潟湖,是一種因為海灣被沙洲所封閉而演變成的湖泊,簡單來說是由於泥沙沉積,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將海灣與海洋分隔,而形成湖泊。--維基百科
在6世紀時羅馬人因為逃避異族的迫害而逃至潟湖區,建立起威尼斯這個城市。威尼斯位於亞德里亞海旁,由於靠近拜占庭帝國和伊斯蘭國家,很快就發展成為歐洲與中亞國家的貿易港口及經濟重心,並曾經是十字軍東征的集結地,地位一時無兩,被冠以「亞德里亞海女王」的稱譽。
然而真正令威尼斯聲名大噪的是公元828年,威尼斯人從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偷偷地將聖馬可(十二門徒之一,《馬可福音》的作者)的遺體運回威尼斯(有傳是擺在猪肉下,由於回教徒視猪肉為不潔淨,因此不會觸碰),然後興建起聖馬可大教堂安放遺體。從此,聖馬可成為威尼斯人心目中的守護者,而持捧聖經有翼的獅子是聖馬可的化身,亦是威尼斯的象徵和城徽。
如今,「亞德里亞海女王」已夕陽落幕,往日的繁喧閙市、金碧輝煌已不復見,取代的是絡繹不絕的遊客。雖然不時聽到威尼斯水位上漲,面臨消失的危機,但是汀汀想,一座如此賺錢的城市,地方政府又怎會那麼輕易讓它 "沉沒"呢!
但威尼斯真實的另一面是,由於長期受河水的侵蝕,很多建築物的外墻都明顯剥落。↓
威尼斯本島上的運河多達160條,陸地主要以大大小小的橋樑接駁,航運是島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因此,到埗後汀汀第一件事就是購買一張限時的水上巴士通行證。
當然如果時間充裕、又不怕迷路的話,選擇步行亦是不錯的體驗。因為在威尼斯,迷路亦是一種浪漫和樂趣 -- 不知道那迂迴的小巷將引領你去到哪一條河道。
在160條運河中,呈Z形的彎曲大運河(下圖)是最主要的一條,亦是水上巴士行經的路線。
在出發前,特別下載了ACTV官網上的水上巴士路線圖來研究,可惜看了大半天,仍是沒法弄清楚這張地圖的各項標記、行駛方向、碼頭的位置,只能說句是自己太笨拙了。最後只能靠旅遊書上面介紹的1、2號水上巴士是行經主運河的路線作參考。
ACTV網頁:http://www.actv.it/en/welcometovenice
不過即使找對了碼頭,亦要仔細看清楚乘搭的航班路線,否則便有機會坐了相反方向的航班。我們坐第一班船的時候只顧看船號,沒有留意行駛的方向,結果原本打算在利雅德橋(Rialto Bridge)下船,卻發現船的行駛方向剛好相反,不是走運河而是沿著海邊行駛,最後只好在聖馬可廣場下船。
由於到埗當日天公不造美,下起滂沱大雨,以致我們撐著傘、挽著行李在大橋小橋上拖行,十分狼狽。這場雨只是下午時份稍為停頓,到了晚上又再下個不停。於是威尼斯水浸的景象「輕易」地讓我們遇上。可以說,這樣的威尼斯,不但沒有半點兒浪漫,甚至有點淒冷和陰沉。
在旅館放下行李後,雨稍停,我們已急不及待遊覽這個聞名的水上城市。
我們探索的起點,不是最出名的地方,而是威尼斯鳳凰歌劇院(Teatro la Fenice)。坊間極少有介紹這一個景點,發現這個地方,完全又是無意中的巧合。當汀汀發電郵向旅館職員查詢旅館位置時,旅館職員就只告訴我們:在利雅德橋下船,我們的位置靠近Teatro la Fenice。
就是因為這樣,汀汀上網搜尋Teatro la Fenice這個地方的位置,走入了劇院的網站,一看之下,立刻被那震懾人的氣派吸引,決定要前往一睹真貌。就讓汀汀帶大家走進這個時空交錯的劇院吧!
這間劇院的外型無甚特別,只能說就算路過亦不會特別引起注意。
原本以為有公開演出才可以踏進劇院,但原來在非演出的日子,劇院亦開放參觀,這令我們喜出望外!票價€9。不算便宜,但汀汀認為相當值得。
(幻想演唱中^O^)
如果說€9只是可以參觀大劇院的表演廳,那這票價亦太說不過去了,所以劇院亦開放了其他的偏廳和小型演奏廳作參觀。
在前往聖馬可廣場的路上我們順道遊覽蝸牛府(Palazzo Contarini del Bovolo)。有很多背包客都分享說蝸牛府很難找。但由於我們住宿的旅館和蝸牛府只有數十步之遙,而我們又開啓了導航,所以很容易都找到了。應該說,因為旅館是一樣的"深藏",找到旅館,找附近的蝸牛府便相對容易了。
雖然威尼斯每條河道都十分相似(迷宮一樣的設計),但每個轉角位總有出其不意的發現,忍不住按下快門。
近看的威尼斯蜿蜒美麗,只有攀登上高處,才能一睹昔日海上霸主的壯觀氣勢。
如果天朗氣清的話,在藍色海水陪襯下的威尼斯相信會更迷人。
篇幅稍長,留待下一篇才介紹聖馬可廣場了。
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城市,尤其歐洲的城市,都可以輕易找到似曾相識的「浪漫」和「美麗」,唯獨是威尼斯,它的「浪漫」和「美麗」卻是獨一無二。只因它有著其獨特的地理環境 -- 一座興建於水上的城市。
威尼斯是建築在潟湖上的城市。潟湖,是一種因為海灣被沙洲所封閉而演變成的湖泊,簡單來說是由於泥沙沉積,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將海灣與海洋分隔,而形成湖泊。--維基百科
在6世紀時羅馬人因為逃避異族的迫害而逃至潟湖區,建立起威尼斯這個城市。威尼斯位於亞德里亞海旁,由於靠近拜占庭帝國和伊斯蘭國家,很快就發展成為歐洲與中亞國家的貿易港口及經濟重心,並曾經是十字軍東征的集結地,地位一時無兩,被冠以「亞德里亞海女王」的稱譽。
然而真正令威尼斯聲名大噪的是公元828年,威尼斯人從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偷偷地將聖馬可(十二門徒之一,《馬可福音》的作者)的遺體運回威尼斯(有傳是擺在猪肉下,由於回教徒視猪肉為不潔淨,因此不會觸碰),然後興建起聖馬可大教堂安放遺體。從此,聖馬可成為威尼斯人心目中的守護者,而持捧聖經有翼的獅子是聖馬可的化身,亦是威尼斯的象徵和城徽。
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被拿破龠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大客廳」。
如今,「亞德里亞海女王」已夕陽落幕,往日的繁喧閙市、金碧輝煌已不復見,取代的是絡繹不絕的遊客。雖然不時聽到威尼斯水位上漲,面臨消失的危機,但是汀汀想,一座如此賺錢的城市,地方政府又怎會那麼輕易讓它 "沉沒"呢!
但威尼斯真實的另一面是,由於長期受河水的侵蝕,很多建築物的外墻都明顯剥落。↓
![]() |
| 這樣的威尼斯,是否和心目中響往的有點差距? |
| 聖露西亞火車站(Santa Lucia Station) |
威尼斯本島上的運河多達160條,陸地主要以大大小小的橋樑接駁,航運是島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因此,到埗後汀汀第一件事就是購買一張限時的水上巴士通行證。
當然如果時間充裕、又不怕迷路的話,選擇步行亦是不錯的體驗。因為在威尼斯,迷路亦是一種浪漫和樂趣 -- 不知道那迂迴的小巷將引領你去到哪一條河道。
威尼斯的水上巴士由ACTV營運。一出火車站就會看見他們的售票亭。單程票價€7。而套票(通行證)則分為12小時(€18)、24小時(€20)、36小時(€25)、48小時(€30)及72小時(€35)等。
第一次使用時,一定要在水上巴士站旁邊的戳印機打票(下圖),如被發現沒有打印日期和開通時間則會被罰款。以後只須於上船時出示票證便可以。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理不買票而上船(雖然我們坐了不下十次亦只有到外島那一程被查票),如果被發現逃票是重罰的,而且亦會敗壞自己遊客的身份。
歐洲多數地區,為了節省人手和成本開支,職員檢票的舉動並不頻繁,靠的是對乘客的信任,而歐洲人大部份都是自覺的遵守。偏偏是亞洲人(不要說那個地方啦,明白就是),以為這是一個"漏洞",然後看準這個 "漏洞",千方百計逃票。
| 水上巴士站 |
在出發前,特別下載了ACTV官網上的水上巴士路線圖來研究,可惜看了大半天,仍是沒法弄清楚這張地圖的各項標記、行駛方向、碼頭的位置,只能說句是自己太笨拙了。最後只能靠旅遊書上面介紹的1、2號水上巴士是行經主運河的路線作參考。
ACTV網頁:http://www.actv.it/en/welcometovenice
不過即使找對了碼頭,亦要仔細看清楚乘搭的航班路線,否則便有機會坐了相反方向的航班。我們坐第一班船的時候只顧看船號,沒有留意行駛的方向,結果原本打算在利雅德橋(Rialto Bridge)下船,卻發現船的行駛方向剛好相反,不是走運河而是沿著海邊行駛,最後只好在聖馬可廣場下船。
在旅館放下行李後,雨稍停,我們已急不及待遊覽這個聞名的水上城市。
我們探索的起點,不是最出名的地方,而是威尼斯鳳凰歌劇院(Teatro la Fenice)。坊間極少有介紹這一個景點,發現這個地方,完全又是無意中的巧合。當汀汀發電郵向旅館職員查詢旅館位置時,旅館職員就只告訴我們:在利雅德橋下船,我們的位置靠近Teatro la Fenice。
就是因為這樣,汀汀上網搜尋Teatro la Fenice這個地方的位置,走入了劇院的網站,一看之下,立刻被那震懾人的氣派吸引,決定要前往一睹真貌。就讓汀汀帶大家走進這個時空交錯的劇院吧!
這間劇院的外型無甚特別,只能說就算路過亦不會特別引起注意。
原本以為有公開演出才可以踏進劇院,但原來在非演出的日子,劇院亦開放參觀,這令我們喜出望外!票價€9。不算便宜,但汀汀認為相當值得。
雖然大堂亦很富麗堂皇,但到踏入劇院表演廳,才真正被震撼。
仿如走過時光隧道,站在舞台的前方,突然令我想起了《歌聲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 坐在正對舞台的中央廂房中,一嘗當貴族的滋味^O^ |
Think of Me,think of me fondly
When we've said goodbye
Remember me once in a while
Please promise me, you'll try
(幻想演唱中^O^)
| 連劇院的後樓梯,設計亦很細緻 |
在前往聖馬可廣場的路上我們順道遊覽蝸牛府(Palazzo Contarini del Bovolo)。有很多背包客都分享說蝸牛府很難找。但由於我們住宿的旅館和蝸牛府只有數十步之遙,而我們又開啓了導航,所以很容易都找到了。應該說,因為旅館是一樣的"深藏",找到旅館,找附近的蝸牛府便相對容易了。
蝸牛府是一個小型宮殿,因外面螺旋型的樓梯好像是蝸牛背上的小房子而得名。蝸牛府於1499年由乔瓦尼•坎迪(Giovanni Candi)設計和興建,分為五層,其優美的迴旋型樓梯及拱門設計的獨特外觀,在建築上是十分罕見的,如到達頂部,還可以飽覽威尼斯的風光。可惜,現在的蝸牛府長期關閉維修,不對外開放。
雖然威尼斯每條河道都十分相似(迷宮一樣的設計),但每個轉角位總有出其不意的發現,忍不住按下快門。
中途經過這間小小的Cafe'店,買了一份意式三文治和泡沫咖啡坐下充飢。
店內很狹小,只有3至4個位置,但亦是很地道的一間Cafe,不時看見有街坊進來打招呼,站著喝杯酒或咖啡。
這樣拍拍看看,不經意地就來到歐洲最美麗的客廳!
來到威尼斯,一定不能錯過登上鐘樓!
| 排隊的人龍↑ |
近看的威尼斯蜿蜒美麗,只有攀登上高處,才能一睹昔日海上霸主的壯觀氣勢。
看圖!
| 看啊,眼底下就是聖馬可大教堂的拜占庭式大穹項↑ |
| 遙望對岸的聖喬治馬喬雷教堂(San Giorgio Maggiore) |
篇幅稍長,留待下一篇才介紹聖馬可廣場了。






看見Think of Me的歌詞,使我想起《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女主角Christine。聽說香港再度重演此音樂劇,希望有一睹Christine的風采。
回覆刪除我亦很想在香港可以欣賞到這套劇,希望到時可以撲到"飛"^O^
刪除見到劇院舞台我都即刻想起Christine唱"Think of me"個場景呢~
回覆刪除看汀汀的遊記令我更深刻體會到自己不怎麼愛看建築,最愛都是大自然風景,還有美食^___^
p.s.其實剛才留過一次言冇哂>_<
哈哈,是否我引用的歌詞導向了大家想起這一幕。
刪除抱歉,我的文章較少介紹自然風光(可能希臘遊會有多一點愛琴海的自然風光),較多的是歷史文化建築和藝術。與其說喜歡看古蹟,更貼切的是我喜歡它背後包含的故事,以及它所代表那一個時期的精神文明和人民生活狀況。
我亦很喜歡看壯闊的自然風光,不過如果只是欣賞自然美景,我就會感到好像缺少了甚麼。有點像《創世紀》第一章中神創造萬物的故事:神用6天時間創造了天地,然後「看著甚好」,但卻若有所失,到第7天神創造了人,才深感滿足。
最後,如果沒有美食的加持,那可真是大大的若有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