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威尼斯,空氣中摻著淡淡的河水味。
河道裡面靜止不動的河水令我們不禁在想,在天氣潮熱的夏天會否發出陣陣的異味?
還是不要降低大家對威尼斯美好的想像。
| 特別喜歡這張照片,以致在寫文章的時候將照片的位置搬了好幾次,最後還是不理文章的連貫性,決定把它擺在前面。 |
從鐘樓下來後,天氣稍微放晴。我們繼續漫步於聖馬可廣場。
| 雄獅小廣場 |
聖馬可廣場上兩側的建築擺滿了露天咖啡座,其中最出名的要數19世紀時期最多藝術家流連的花神咖啡館(Caffe Florian)。
| 攝於另一個早上,明顯人跡較少 |
這些高級咖啡館還有現場音樂演奏,不捨得花錢享受奢侈的浪漫,亦可以遠距離在廣場上聽著音樂悠然起舞。
| 鐘塔(Torre dell' Orologio) -- 上面的時鐘專為航海用途設計的 |
無奈的是,聖馬可廣場上最重要的建築物--聖馬可大教堂,正進行維修工程,其中一部份被建築棚架遮蓋了。
聖馬可大教堂初建於828年,最初只是一座位於總督府旁的臨時性建築,用以安放聖馬可的遺骸,後來才正式擴建成為威尼斯的主教堂。
教堂的正面入口有五個半月形的馬賽克鑲嵌畫↑,旁邊四幅分別描述威尼斯商人將聖馬可遺骸由亞歷山大港偷運回威尼斯的故事。正中央的一幅是講述末日主回來的《最後的審判》↓。
要說的是,威尼斯果真是個很懂得“賺錢”的城市,教堂裡面劃分為好幾個展覽區域,然後逐項收費。就連要看一看黃金祭壇亦要先付€2才可靠近。
到了行程的尾站,我們花錢變得謹慎了(主要都在吃的方面^O^)。最後連值得看的總督府亦沒有進入。不過單是在外面拍拍看看就已經很滿足,畢竟威尼斯的外貌比內裡的可觀性更高。
總督官邸(Palazzo Ducale)
由雄獅廣場向碼頭方向走,就會來到聞名的嘆息橋(Ponte dei Sospiri)。
嘆息橋直接與總督官邸連結。當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就會被帶到地牢囚禁,經過這道橋後,犯人知道自己將與自由永別而嘆氣,故此得名。
不過亦有個美麗的傳說是,戀人只要在橋下一吻就可以天長地久(聽起來比較像是商人做生意的技倆--從此坐貢多拉又多一個理由了)。
這一「吻」相信亦可以稱之為世紀昂貴之吻了。皆因坐一次貢多拉的收費是€90,換算差不多一仟港元吧。
走到“S”運河的盡頭,映入眼簾的是安康聖母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自從抵達的那天,第一眼看見這座教堂後,就決定一定要進去參觀。
這座為了紀念黑死病結束而興建的教堂,有著精緻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外觀。
但內裡卻十分樸實。
當參觀了太多用“錢”堆砌的教堂後,不其然地對這座簡約樸素的教堂有好感。坦白說,聖馬可大教堂令我有很強烈的侷促感,但走進這教堂,卻感到十分的平靜、舒服。
教堂裡面使用全天然的採光。
| 正中央是聖母手抱聖嬰的雕塑。 |
這裡和熙來攘往的運河對岸有著天壤之別,正因如此,在這裡可以順心所欲的漫步和拍照
或者,像《One Chance》的Paul一樣坐在教堂外面的石階上,靜靜地思考著未來的人生。
![]() |
| 圖片來源:https://hk.movies.yahoo.net/movie/photos/23536 |
故事敍述的是參加真人SHOW節目《全英一叮》(Britain's Got Talent)一炮而紅的主角Paul Potts,在威尼斯追求他歌唱夢想的經歷。
適逄這套電影即將上映,藉此可再緬懷一下記憶中的威尼斯。
離開教堂後,我們沿著“S”型的運河走。
| 一路上有不少貢多拉的停靠站 |
![]() |
沿路都是售賣紀念品的商舖 |
威尼斯除了有水城之稱外,亦是聞名的「面具之都」。一年一度的威尼斯面具節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客參與盛事。因此面具飾物亦成為了最具代表性的手信之一。
只是這些面具因著手工和生產來源,價錢亦有著天壤之別。就如以下兩個店舖展示的面具,另一間干脆連價錢亦沒有標貼出來。
真人面具示範比拼
絕不欺場,吃完保證滿嘴發黑的墨汁意大利麵!
還有味道濃郁,有嚼勁的海鮮汁意大利飯。唯一挑剔的,就是基本上沒有海鮮。↓
由於份量頗大,單是吃兩個主糧就已夠了。晚餐埋單連餐桌、可樂共€51。
試過正宗的意大利墨魚麵後(前後共試了兩次,另一次在彩色島),汀汀得出的結論是原來自己不太愛吃這一款味道帶鹹的麵。
原本想晚飯後回到聖馬可廣場聽免費音樂會,卻因為大雨失望而回。
夜雨中的威尼斯,帶點奢華過後的落寞
![]() |
| 雨水令海岸水位上漲。靠碼頭走的時候,水位貼近水平線,不小心很容易就載進水裡去了。 |
而路面上就是一個個坑洼,水花四濺。我的球鞋和裡面的襪子都進水了。想不到威尼斯水浸的情景,剛好讓我們碰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