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

布達佩斯 -- 多瑙河上的明珠

文章日期:08/14/2013 01:49 pm
     
布達佩斯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個精緻浪漫的城市。這座興建於多瑙河上的城市,被河水一分為二(布達區和和佩斯區),河水緩緩流過,沿岸盡是精緻華麗的建築。回想起最初在旅行社考慮報團時,就是被那一幅多瑙河畔的布達佩斯的海報吸引,然後來到東歐。


和布達佩斯血脈相連的多瑙河,同時也是布達佩斯災禍的源頭,過去曾多次出現水位暴漲,嚴重缺堤的事件。在汀汀出發的幾個星期前,東歐連日暴雨出現水災,引發多瑙河經歷近十年以來最嚴重的泛濫,布達佩斯更一度宣佈進入緊急狀態。連帶其他多瑙河流域的城市像布拉格、德雷斯頓等都因為水位上升被迫關閉景點。

幸運地,汀汀這一團出發的時候剛好水退,因此行程未受影響。領隊告訴我們,就前兩個星期早我們出發的一團,因為受水浸影響,很多景點都不能到達。感覺上天好像特別眷顧我們這一團,雖然有一兩天天氣都不穩定,但大部分時間都風和日麗,就連布達佩斯的狂風大驟雨,亦是在我們旅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才發生,想到這裡心裡便滿載感恩。

這一站我們獲安排下榻位於城堡區的酒店Hilton Budapest,旁邊就是像童話一般的漁人堡(Fisherman's Bastion)。因利成便,就連吃早餐的位置也可近距離接觸漁人堡和眺望多瑙河的景色。實在是太興奮了!這還是汀汀有史以來最奢侈的住宿享受。




相信不少朋友看見漁人堡,都會像汀汀一樣,想像那曾經是某位王子公主或貴族居住的地方。其實原本這是城堡區舊城墻的位置,中世紀時由「漁人行會」負責守衛。現在的建築是二十世紀初才興建。






而在漁人堡上可以絕佳的視野眺望多瑙河畔的景色。



早期這個城市是沒有「布達佩斯」這個名稱。城市以多瑙河分隔為較舊的布達區(Buda)(或稱為"老布達") 和較新的佩斯區(Pest)。布達區亦就是漁人堡這一邊,對岸就是佩斯區。直至19世紀,才出現「布達佩斯」這個名稱古時布達區也是王宮貴胄居住的地方,佩斯區則屬平民居住的範圍。

在佩斯區正面向著漁人堡,是多瑙河上最美麗的建築,匈牙利國會大廈(Hungarian Parliament Building)。這座華麗的建築採用新哥德式風格,以50萬塊珍貴的石材和40公斤黃金打造,於1904年竣工。從此成為了明信片和宣傳海報上最常見到的建築之一。




位於漁人堡側邊的是馬提亞斯教堂(Matthias Church)。教堂有七百年歷史,為歷代國王及王后舉行加冕儀式的地點。若不是教堂前面停泊的那組汽車,真的會以為自己跌進交錯的時空中。






從周邊的建築,不難想像這個國家和民族極富浪漫主義的色彩。和其他歐洲城市一樣,布達佩斯的藝術氣息十分濃厚,而「鋼琴之父」李斯特也是誕生此地。




     

著住宿的便利,晚餐回到酒店後,汀汀趁機夜遊漁人堡。晚上的布達佩斯就像一顆發光的明珠,在多瑙河上閃閃生暉。






在布達佩斯,令汀汀最印象深刻的是橫跨於多瑙河上的鏈橋(Chain Bridge),也是繼布拉格的查理大橋後,汀汀覺得最美的一個景點。(延伸閱讀:布拉格的查理大橋)



鏈橋是橫卧於多瑙河上九座橋中最古老的一座。於1936年由伯爵Szechenyi 委託英國建築師William Clark設計興建,用了差不多十年時間完成。話說鏈橋的兩端各有一對石雕獅子,由一位匈牙利的雕塑家Marschalko Janos設計。Marschalko完成作品後感到非常滿意,但是在啓用禮上被一個小男孩發現獅子沒有舌頭。追求完美的雕塑家抵受不住群眾的議論壓力,終日鬱鬱寡歡,最後投河自盡。

不過後人也無意要為獅子加上舌頭或重新雕塑。只能夠慨嘆一句雕塑家生不逢時,如果雕塑家生於現代,可能是截然不同的遭遇。那時候的人追求的是藝術品的像真度,而現代卻有不少藝術家是故意違反傳統去創作的。




站在橋上,不期然想起《Gloomy Sunday》(布達佩斯)戲中男女主角在橋上的片段,浪漫指數爆燈。





在鏈橋附近不遠是布達佩斯其中一所最漂亮的天主教教堂--聖史提芬大教堂(St. Stephen's Basilica)。教堂是以匈牙利第一位國王史提芬一世(Stephen I of Hungary)命名,裡面收藏著了這位國王右手的木乃伊。聖史提芬大教堂也是布達佩斯市內最高的建築物之一。攀上頂可以360度欣賞市內景色。


       
而我們浪漫的布達佩斯之旅,就以暢遊多瑙河為終結。上船後不久就瘋狂地下起大雨。憂鬱的天氣,難捨的心情,是這次旅程最後的告白。







後記

相信有朋友應該還記得汀汀在之前東歐行程的網誌中,曾提過在這次旅程中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其中一次就是發生在前往布達佩斯途中的一間油站。

當時在油站一間便利店買點零食和飲品,計算過總共$2,400 Forint,以店舖內顯示屏的兌換價計算,$1 EUR相等於$280 Forint,所以只需要付$9
EUR。當汀汀前往收銀處付款時,遞了一張EUR$10紙幣給那位女收銀員,誰想她竟指著顯示屏打出的數字,對汀汀說:"EUR$11"。汀汀以為自己計錯了,在付了錢後,想看看單據,那女收銀員卻裝聽不明白汀汀在說甚麼,汀汀重覆了 "Receipt, please"好幾次,她才好不情願地打印出來給汀汀。

汀汀拿著收據再核對了一次價格,確定是$2,400 Forint,就是說她前後多收了EUR$2。此刻相信有很多人為免生事都選擇吭聲。不過因為接二連三發生「取巧」事件,
汀汀實在按捺不住,於是便鼓起勇氣上前理論。「碰巧地」收銀櫃前已換了另一位男的收銀員。汀汀對他說明原委後,他只說不是他收的錢所以不關他事。那一刻真的氣上心頭了,汀汀要求要與那位女收銀員對質。見汀汀堅持,男收銀員和女收銀員耳語了幾句,最後把差額退還給汀汀。

汀汀明白如果背包客是一個人(尤其女孩子)的話,會有一定的顧慮,為人身安全亦不建議逞強。唯一可以建議的,就是預備足夠的零錢,免卻找續的麻煩。而汀汀也相信這些只是個別的例子,不應因此而對這個美麗的地方卻步。






亞伯 at 08/23/2013 02:11 pm comment
歐洲經濟差,商店以欺詐手段經營生意,比大陸還差。
汀汀 at 08/23/2013 04:03 pm reply
我相信都是個別例子。不過如果因為他們覺得亞洲人是比較"笨"同好易"呃",那就錯了。
blue blue at 08/17/2013 11:35 pm comment
汀汀為不平據理力爭甚得小女子欣賞與認同,0個兩名收銀非常有可能已經呃左好多遊客錢而私吞,再去尋歡作樂,無恥行徑實在令人髮指 雖然呢度係布達佩斯,但我成日想像有個鐘樓駝俠企0係D建築物上面遙望 
汀汀 at 08/18/2013 09:42 am reply
真係好嬲,尤其是一開始的態度,互相推卸責任。 鐘樓駝俠呢個故事好似有d慘呢。 
blue blue at 08/20/2013 08:16 pm comment
咦﹗咁你係咪冇睇到0個隻燒唔到0既手呢? 最後先落雨真係個天都好鍾意你去旅行,哈哈。 咁詳細又有趣0既用心記錄,為汀汀鼓掌
汀汀 at 08/21/2013 01:01 pm reply
因時間關係,我沒有進入教堂,所以亦沒有看到"聖史提芬的掌骨"。 好多謝你對我這篇網誌的支持!其實自己一向都很喜歡寫作,只是未能持之以行。 因為這次的"東歐之旅"反應尚算不俗,所以有意整理一下上次的希臘之行再post出來。不過可能以相片為主。始終過了兩年多,甚麼都忘得一干二淨了。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希臘@愛琴海 -- Syros。一起投入冰藍李斯德林

早上,吃過Diana的麵包和紅雞蛋後,我們正式出發了。Diana旅館位於半山位置,沿著石級往下走就可到達Ermouplis港口。




由於坊間對Syros的描述和介紹不多,我們對這個小島所知有限,手上只靠一份從旅遊網頁下載的簡單地圖和部份景點資料,以Ermouplis港口作為旅程的起點。沒有預先設計好的行程,也就沒有時間的拘束,只是隨心所欲地漫步,邊走邊看,沒有期待之下反而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昨天晚上下船時四周一片漆黑甚麼亦看不見。白天再站在碼頭上,終於看清楚Syros的外貌,充滿地中海風情的白色小屋依山而建,密密麻麻地呈階梯狀,被一片湛藍的愛琴海環抱,忍不住驚訝地叫出來,真在太美了!






對旅客來說,Syros的名氣雖然不及愛琴海的其他島嶼,但在愛琴海的航道上卻佔很重要的席位。

Syros是Cyclades群島的首府(Capital City)。島上重要市鎮是Ermoupolis,在19世紀曾經是希臘的商貿重地。現時是船隻通往其他口岸的中轉站。Ermoupolis以希臘神話中的荷米斯(Hermes)命名。荷米斯是出入神界與人界之間的信使(messenger),同時掌管商業。Ermoupolis甚至被稱為希臘的"曼徹斯特" (Manchester of Greece),可見其地位一斑。





Syros的第二大市鎮是Ano Syros,亦是Syros最古老的城鎮,於13世紀已有人在此定居。從遠處望,Ermoupolis 和Ano Syros其實就是相鄰的兩座山。


Ermoupolis 和Ano Syros的居民分別信奉東正教及羅馬天主教,所以在山頭上會看到兩座分別代別各自信仰的教堂Holy 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東正教教堂)和St. George's Cathedral(羅馬天主教教堂)。雖然信仰不同,但島上的居民卻融洽相處,並且罕有地兩個宗派一同慶祝復活節。



沿著海岸邊走,不知不覺來到Ermoupolis 的市政廣場。可能因為復活節假期的關係,大部份商舖都沒有開門,街道上人跡罕至。我們好像就是島上唯一的訪客。





相反沿路有不少可愛的猫咪作伴,並主動上前和途人打招呼。











繼續往前走沒多遠,就會看見小島上其中一座最美麗的東正教

教堂Church of the St. Nicholas(又名: Church of Agios 

Nikolaos)。不過當日教堂沒有開放參觀。











當我們繞到教堂後面,卻發現別有洞天。一條迴旋形的石階伸延至海邊,在陽光下的海水呈現出不同層次的顏色,時而碧綠,時而湛藍,四月的海水依然冰涼,就像牙膏旁的那支冰藍的李斯德林一樣!



靜謐的小鎮像沉睡了一樣,眼前的景象美得使人發楞。我們站在階段邊好久才依依不捨離去。




轉了一個圈,再回到廣場上。我們決定拾級而上,探訪山頂上的Church of Resurrection。



在一群白色的小屋中,忽然看見這間刷上了鮮艷顏色的小屋,像是熱情的歡迎小島上的訪客。


一直往山上走,道路愈來愈狹窄,前面是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巷弄,愛尋幽探秘的心一下子被啓動。即使走得上氣不接下氣仍滿懷興奮。




終於攀上了最高處,也是Church of Resurrection的位置,回頭一望,Ermoupolis的景色盡收眼底。遠處聳立的小教堂正是剛走過的St. Nicholas Church,在平地以外的就是廣闊無邊、藍得使人目光凝住的愛琴海。

面對眼前遼闊的景象,不由自主地深深呼吸,回想起旅途上一切的艱辛已變得瑣碎,此刻滿載了感恩和喜悅。




Church of Resurrection於1874年落成。是東正教教堂,採用拜占庭式建築風格。



步入教堂,映入眼簾的是色彩斑斕的拱頂和墻壁。教堂雖然不大,但十分精緻巧究。每一個小拱門上都掛著水晶吊燈,以及拱門內的半圓墻壁上鑲嵌著壁畫。有別於一般大教堂的莊嚴肅穆,這間教堂讓人感到溫馨而安詳。




參觀教堂的時候,我們的肚子已開始餓腸咕嚕。之後連忙下山回到港口附近,找了間吃烤肉餅的餐廳坐下。



這次的行程為了減省花費,午餐我們都以Kebab、gyros這一類的烤肉卷為主糧。Gyros的外層是中東一帶流行的皮塔餅(pita),再以燒烤好的羊肉、牛肉、洋蔥、薯條、蕃茄及沙律醬等為餡料。另外還有一種和 "gyros" 相似的食物叫"Souvlaki",主要是烤肉配搭薯條,沒有外層pita。


吃過東西後,原本我們還打算攀上Ano Syros的小山探訪上面的St. George Church,但雙腳卻已投降了。最後改為登上一輛環島行的觀光巴士,來欣賞這個美麗的小島。


沿路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海岸線很長、水清見底的沙灘。





回到碼頭時已接近黃昏,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迎接愛琴海上的第二次日落。不過這次的日落有少少叫人失望,太陽直接落在山頭上,並不是海岸線上,感覺不及昨天在船上欣賞的震撼。


為了慶祝這美好完結的一天,晚餐我們決定吃得豐富一點並嚐試期待已久的希臘菜。



汀汀點了希臘沙拉、肉丸和Souvlaki。我們依著菜單上的英文名稱點菜,可是卻沒有留意到原來所有的main course都奉送白飯。當菜拿上來大禁大吃一驚,兩個人怎麼吃得下三碟飯?不知道希臘的餐館有沒有「打包食物」這文化?不過可能走了整天消耗了太多體力,最後我們竟然都吃得光光的,只剩下附送的餐桌麵包。





順帶一提的是,在希臘的餐廳吃飯,餐廳必定會奉上一小籃麵包和水,而這些都會計進餐桌費中。這一頓飯共吃了€27,以食物份量和味道來計算是十分超值的一餐,也是我們在希臘吃過最便宜和好味的一餐。

若說Santorini的美是壯闊無邊,Syros的美則是含蓄內儉,只待你來靜靜發掘。人生中許多事情都並非可在計劃和掌握之內,甚至和原初的決定背道而馳。但只要放開固有的想法調整心情,結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就像這趟Syros之旅,原先並非在計劃行程之內,卻令汀汀由第一眼便愛上了它。

而鎮上熱情的居民也令汀汀留下深刻印象。在街上走著,站在商舖前的老伯伯會主動和你打招呼,只是我們多次被認錯是日本遊客。而旅館主人Diana在汀汀離開旅館前更大力地擁抱了汀汀一下。說起這位老太太也蠻可愛的。和汀汀談話時興奮起上來便肉緊地撚汀汀的下巴一下,好像和女兒談話一樣。但是因為她的英文夾雜著希臘語,所以大部份時間都不太明白她在說甚麼,只得點頭微笑。

下榻旅館的資料可回到這一篇:希臘@愛琴海 -- 旅程開展。5小時的海上飄流

期待有一天,可以再回到美麗的Sy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