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是我們東歐旅程的起點。
面對眼前這個現代化和古典藝術並存的城市,不敢相信這座歷史名城曾經經歷一段千瘡百孔的歷史。
在二次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柏林遭受到猛烈的炮轟。由英法等國組成的盟軍,日夜不停地轟炸柏林,摧毀了三分一的城市,很多歷史建築物毀於一旦。現在看到柏林完好無缺的建築,都是戰後才在原本的基礎上重建或修復的。因此不得不佩服柏林市民的戰後重建工作。
有人認為這是納粹德國一手造成的悲劇,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報復性的轟炸是戰爭罪行,但無論如何,無辜死傷的平民一定是戰爭和野心家的犧牲品。
布蘭登堡門--柏林的標誌
在布蘭登堡門附近,看到一些很奇怪的石碑,每塊石碑的形狀和大小都不一樣,沒有一塊是重覆的。細看之下,才知道是為二次大戰時遇害猶太人所立的紀念碑。在柏林最重要的廣場上豎立被迫害猶太人的石碑,提醒後人不要重蹈以往歷史殘酷的覆轍。反觀現在有多少國家能像德國人一樣面對和反思戰爭的罪行和過錯?
戰後,德國被瓜分為東德及西德,以柏林為分界線。東面由當時的蘇聯控制,西面由英、法、美等國共同管治。冷戰時候,大量的東德人逃往西德,於是為了阻止逃亡潮,東德築起了長達155公里的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直至1990年,在全國人民一致壓倒性的投票下,柏林圍牆才被推倒。東西德重歸統一。
冰冷的高墻雖阻隔了人民的距離,但阻隔不了人民投奔自由民主的決心。如今圍牆餘下的部分已成為柏林市民爭取自由民主的標記。今天站在滿佈壁畫創作的柏林圍牆下,和當年試圖逃亡的人民遭子彈伏擊的慘痛情景形成強烈的對比。
認識柏林
1. 柏林觀光塔
高368米,是德國最高的建築。1965年,當時的東德統治者為了向西方陣營的西德顯示實力而策劃興建,塔上可環迴360度欣賞柏林市景。
2. 博物館島
19世紀初文化藝術氣氛濃厚,當時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採取考古學家的建議,興建柏林第一座的博物館(即現時的舊博物館),用以向公眾展示藝術品的收藏。後來又在附近增加興建了三間博物館,形成了一個博物館建築群。
舊博物館
柏林大教堂
當中「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內收藏了古希臘、古羅馬和波斯的歷史文物包括土耳其帕加馬祭壇、米利都市場大門,及巴比倫的伊什塔爾城門。對藝術愛好者來說,花兩天時間也看不完。
這晚入住的NH Hotel,雖然是四星級,但CP值甚高。是汀汀這次旅程最滿意的一間酒店。不但房間又大又舒適,自助早餐還十分豐富好味。值得推薦。
第二天我們來到距離柏林200百公里的另一城市德雷斯頓(Dresden)。
這裡曾是德國生產力和消費力最高的城市,這裡曾擁有無數宏偉的巴洛克建築,被譽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但這些光輝在一夕間被炮火完全摧毀。在二次大戰時期,德雷斯頓也是被破壞得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也是二次大戰最受爭議的「德雷斯頓轟炸事件」。後來當地政府透過向民間籌募捐款,才將德雷斯頓的歷史建築回復原狀。
步入舊城區,即被一片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群包圍。當看見這些宏偉精美的建築時,再一次被當地人民的良好素質而感動,大家都沒有私心,共同為重建家園捐上一分一毫,使家園迅速回復原貌,完全突顯出這個民族的優越素質。
德雷斯頓曾經是歷史上薩克森王國的首都(18061918),盛極一時。在1806年,拿破崙戰勝,結束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薩克森在法國的支持下成為獨立王國,由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成為首任國王。
長達102米的君王出巡圖描述了歷代薩克森帝王的功績。為了使戶外壁畫能經得起氣候變化,君王出巡圖用了2,3000塊瓷磚合併而成,是至今世界上最大的戶外陶瓷壁畫。
君王出巡圖The Fürstenzug (English: Procession of Princes )
步入中心地段,是德雷斯頓市的地標,德雷斯頓聖母教堂(路德會教堂)。此行看見無數美麗的主教教堂都屬於天主教教堂,而聖母教堂則屬於非常少有的基督教大教堂。教堂前豎立著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紀念像。
德雷斯頓聖母教堂與舊城區內的宮廷教堂(天主教主教堂)遙遙相望,使德雷斯頓成為極少數主教堂並非最大的地方。
參觀完畢,我們大啖德國特色美食--鹹猪手。不會飲酒的汀汀也隨風入俗湊起熱鬧來,淺嘗德國啤酒。這次旅程中眼見不少團友都以酒代水,喝個不亦樂乎,只因這裡的啤酒價格親民,大約$20-30港幣一杯,比喝咖啡還要平。而且酒的味道甘淳可口,難怪大家都放開懷抱,盡情暢飲了。
面對眼前這個現代化和古典藝術並存的城市,不敢相信這座歷史名城曾經經歷一段千瘡百孔的歷史。
在二次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柏林遭受到猛烈的炮轟。由英法等國組成的盟軍,日夜不停地轟炸柏林,摧毀了三分一的城市,很多歷史建築物毀於一旦。現在看到柏林完好無缺的建築,都是戰後才在原本的基礎上重建或修復的。因此不得不佩服柏林市民的戰後重建工作。
有人認為這是納粹德國一手造成的悲劇,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報復性的轟炸是戰爭罪行,但無論如何,無辜死傷的平民一定是戰爭和野心家的犧牲品。
布蘭登堡門--柏林的標誌
在布蘭登堡門附近,看到一些很奇怪的石碑,每塊石碑的形狀和大小都不一樣,沒有一塊是重覆的。細看之下,才知道是為二次大戰時遇害猶太人所立的紀念碑。在柏林最重要的廣場上豎立被迫害猶太人的石碑,提醒後人不要重蹈以往歷史殘酷的覆轍。反觀現在有多少國家能像德國人一樣面對和反思戰爭的罪行和過錯?
冰冷的高墻雖阻隔了人民的距離,但阻隔不了人民投奔自由民主的決心。如今圍牆餘下的部分已成為柏林市民爭取自由民主的標記。今天站在滿佈壁畫創作的柏林圍牆下,和當年試圖逃亡的人民遭子彈伏擊的慘痛情景形成強烈的對比。
認識柏林
1. 柏林觀光塔
高368米,是德國最高的建築。1965年,當時的東德統治者為了向西方陣營的西德顯示實力而策劃興建,塔上可環迴360度欣賞柏林市景。
2. 博物館島
19世紀初文化藝術氣氛濃厚,當時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採取考古學家的建議,興建柏林第一座的博物館(即現時的舊博物館),用以向公眾展示藝術品的收藏。後來又在附近增加興建了三間博物館,形成了一個博物館建築群。
舊博物館
柏林大教堂
當中「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內收藏了古希臘、古羅馬和波斯的歷史文物包括土耳其帕加馬祭壇、米利都市場大門,及巴比倫的伊什塔爾城門。對藝術愛好者來說,花兩天時間也看不完。
3. 查理邊境檢查站(Checkpoint Charlie)
是冷戰時期進出東柏林和西柏林的關口檢查站,檢查站旁邊分別豎立著兩張照片。面向西柏林一面的是蘇聯紅軍,面向東柏林的是美國陸軍。
美國士兵
4. 憲兵廣場(Gendarmenmark)
被譽為柏林最美的地方,集合了音樂廳、宏偉的大教堂建築。在每年的冬季,這裡更會變身成為聖誕市集。
這晚入住的NH Hotel,雖然是四星級,但CP值甚高。是汀汀這次旅程最滿意的一間酒店。不但房間又大又舒適,自助早餐還十分豐富好味。值得推薦。
第二天我們來到距離柏林200百公里的另一城市德雷斯頓(Dresden)。
這裡曾是德國生產力和消費力最高的城市,這裡曾擁有無數宏偉的巴洛克建築,被譽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但這些光輝在一夕間被炮火完全摧毀。在二次大戰時期,德雷斯頓也是被破壞得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也是二次大戰最受爭議的「德雷斯頓轟炸事件」。後來當地政府透過向民間籌募捐款,才將德雷斯頓的歷史建築回復原狀。
步入舊城區,即被一片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群包圍。當看見這些宏偉精美的建築時,再一次被當地人民的良好素質而感動,大家都沒有私心,共同為重建家園捐上一分一毫,使家園迅速回復原貌,完全突顯出這個民族的優越素質。
德雷斯頓曾經是歷史上薩克森王國的首都(18061918),盛極一時。在1806年,拿破崙戰勝,結束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薩克森在法國的支持下成為獨立王國,由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成為首任國王。
長達102米的君王出巡圖描述了歷代薩克森帝王的功績。為了使戶外壁畫能經得起氣候變化,君王出巡圖用了2,3000塊瓷磚合併而成,是至今世界上最大的戶外陶瓷壁畫。
君王出巡圖The Fürstenzug (English: Procession of Princes )
步入中心地段,是德雷斯頓市的地標,德雷斯頓聖母教堂(路德會教堂)。此行看見無數美麗的主教教堂都屬於天主教教堂,而聖母教堂則屬於非常少有的基督教大教堂。教堂前豎立著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紀念像。
德雷斯頓聖母教堂與舊城區內的宮廷教堂(天主教主教堂)遙遙相望,使德雷斯頓成為極少數主教堂並非最大的地方。
參觀完畢,我們大啖德國特色美食--鹹猪手。不會飲酒的汀汀也隨風入俗湊起熱鬧來,淺嘗德國啤酒。這次旅程中眼見不少團友都以酒代水,喝個不亦樂乎,只因這裡的啤酒價格親民,大約$20-30港幣一杯,比喝咖啡還要平。而且酒的味道甘淳可口,難怪大家都放開懷抱,盡情暢飲了。
blue blue at 07/14/2013 09:58 pm comment
見到有猶太人墓埤,想問舒特拉個埤又會0係邊呢?係咪應該都位於德國? p.s.見到「亞伯」個留言,睇成「『林伯』是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地方」,笑左一陣
汀汀 at 07/23/2013 01:55 pm reply
早期沒有太多人知道舒特拉這個人,是後來一個被他拯救的猶太人將他的事跡說出來才受到關注。汀汀不知道他的墓碑在哪裡,甚至"百科全書"亦沒有提到只知他生於捷克,逝世於德國,葬禮於耶路撒冷舉行。再翻看他的事跡時心裡亦覺得非常感動。
亞伯 at 07/11/2013 06:42 pm comment
柏林是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地方,擁有大量歷史名勝古跡。
blue blue at 07/14/2013 10:02 pm comment
圍牆上KISS係邊兩個?一個好似係江澤民……
汀汀 at 07/15/2013 12:00 am reply
前東德領導人艾里希·昂納克(Erich Honecker)和前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
亞伯 at 07/11/2013 06:43 pm comment
柏林圍牆的塗雅都幾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