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布拉格(天文鐘--胡斯廣場--查理橋)

文章日期:07/17/2013 01:14 pm



經一晚休息後,第二天來到聞名已久的舊城廣場(又名:胡斯廣場)。這天的活動較自由,我們可以在舊城廣場一帶隨意觀光。早上隨領隊在大街小巷穿梭的時候,偶然看見了一間售買洋娃娃的精品店舖,十分漂亮,於是趁著自由活動的時間,汀汀便憑記憶沿路訪尋那間精品店舖的位置。

舊城區的小巷縱橫交錯,隔很遠才有一兩間小店舖,但是店舖的裝潢、櫥窗的佈置也差不多,很容易被誤導是剛才走過的路。街道上沒有特別的標記作辨別,走進裡面就好像走進迷宮一樣。越走越不對勁,手上沒有地圖,流通電話也沒有連線上網,沒有導航系統,就這樣汀汀在小巷中迷失了方向。僻靜的小巷,除了幾間還沒有開門營業的小舖,一個人也沒有。一邊走,心一直在跳。怎麼辦呢?驚慌失措下嘗試走回主要的街道找個人來問,好不容易看見了剛才由廣場轉出來看見的Swarovski水晶分店,這才鬆了一口氣!




後來隨領隊步行至用膳餐廳的時候,領隊叮囑我們要緊貼著他的步伐,因為即使是領隊同僚,也試過帶團時在舊城區的小巷中迷路而需要致電求救。

回到舊城廣場,來到站滿遊客的中古世紀天文鐘塔下,和大家一起等待觀看整點報時的表演。



天文鐘的鐘面分為上下兩個主體,上面代表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行走的軌跡;最下面的部份的是日曆盤,顯示每個月份。到整點報時的時候,鐘塔頂層上站崗的職員向四個方向吹起小號,鐘面上面的兩個小窗開啓,耶穌的十二門徒小人像從左至右地在窗前運轉

來到廣場,一定不能錯過登上天文鐘塔。那裡是拍攝布拉格景色的絕佳地點。登塔的門票收費為CZK$100(克朗),約€4 
提醒大家最好先預備捷克幣,否則可能像汀汀以下的遭遇。

當時汀汀拿著一張€5歐元紙幣到附近找換店兌換克朗,按當時的匯率計算,€5可以兌換CZK125,而找換店的職員只給了CZK100汀汀,亦沒有退回€1的差價。礙於時間關係,也懶得花時間去理論。不過後來這情況陸陸續續發生了好幾次,總覺上在一些出名的大城市,有部份人都比較「取巧」。在最後一站的布達佩斯,終於按捺不住跟收銀員理論起來。當然這些都是個別事件,好人還是有的。




到了塔頂,絢麗奪目的景象即呈現眼底。極目遠望,是一層又一層高低起伏的塔尖和紅色的屋簷;象牙色的墻壁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茫。雖然之後也有幾次在歐洲城市登頂的經
驗,但是沒有一次像在布拉格這樣使人難忘。這一刻情緒高漲達致頂點,對著塔下向上張望的遊客不停揮手大叫。






在塔上遇到了一對來自英國的夫婦,帶著還未滿一歲的小baby前來旅行。實在很佩服他們的體力和能耐。自助遊已經要克服不少困難,還要同時照顧這麼小的baby。但是從他們滿懷興奮喜悅的臉上一點也看不出疲累。看見汀汀一個人在塔上,還主動提出幫忙拍照。

在塔上整整逗留了45分鐘才回到胡斯廣場。

廣場上豎立著宗教改革先驅者、被羅馬教廷下令燒死的胡斯紀念碑。而紀念碑周圍的是勝利的胡斯派勇士和新教徒(現在的基督教教徒)。


       
  
這次東歐遊走了好幾個國家和數不盡的景點,有兩個地方是汀汀心目中排名No. 1最漂亮的,無獨有偶這兩個景點都是橋樑。其中一座就是布拉格的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凡到了一個城市,我都很喜歡站在他們美麗的橋樑上靜靜地觀看兩岸的景色或思考。橋樑不但是鏡頭下最美麗的點綴,更是城市的脈搏,但凡有橋的地方,都帶動這個城市跳躍活潑起來!

於14世紀開始興建,橫臥於伏爾塔瓦河上的查理大橋,是藝術愛好者的聚腳點,同時亦是遊客最為密集的地方。



橋兩端的橋塔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令人驚訝的世俗哥德式建築之一。






就在橋上觀光的時候,一位站在旁邊的遊客留意到汀汀,於是打開了話匣。他說自己來自斯洛汶尼亞,也是一個人來旅遊。斯洛汶尼亞是汀汀旅程的下一站呢!他說已來過布拉格好幾次,因為太喜歡這個地方。當知道汀汀來自香港時,他就"Wao"了一聲。對他來說香港是個很遙遠的地方,覺得我一個女兒家跑到這裡來很勇敢,然後我就笑了,告訴他我是跟團的,還沒有勇氣一個人跑到這裡來。他說反正他有時間,可以暫時充當一下導遊和攝影師。愉快的交談之中渾然不覺時間的飛逝,彼此留下聯絡後,汀汀又要和短暫相識的斯洛汶尼亞朋友道別了。熱情友善的朋友,美好的下午,為這次布拉格行程畫上美滿的感嘆號!


最後我們的布拉格之旅就以大啖美味的波希米亞烤鴨告終。








        










亞伯 at 07/22/2013 08:11 am comment
那個人像的黃金小莖十分突出!
汀汀 at 07/22/2013 01:36 pm reply
相信亞伯到訪的話亦會與之留影的。
blue blue at 07/21/2013 05:51 pm comment
咁你有冇同0個個斯洛文尼亞人影相呢?係男定女呢?男0既話會有人呷醋喔~
汀汀 at 07/22/2013 01:34 pm reply
哈哈,應該不會罷,這麼短暫的時間是不會有任何化學作用的。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布拉格(城堡區--聖維特大教堂)

文章日期:07/14/2013 03:01 pm

這趟的東歐旅程,布拉格是個使我心跳最多的城市。因為在短短兩天的時間便經歷了遇上扒手、被景點職員拒於門外、迷路等小意外,原以為這趟布拉格之旅會抱憾而回,卻又認識到來自歐洲另一城市的朋友,可說是帶點兒峰迴路轉,心情也像過山車一樣的起伏。

而布拉格之美也真會使人心跳加速。這個被譽為歐洲其中一個最美麗的城市,集合了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及洛可可式等古典風格的建築,置身其中實在叫人讚嘆不已。



布拉格也和其他歐洲出名的大城市一樣,遊客不斷湧入,有人滿之患的情況,隨之而來便是扒手猖獗的問題。


第一天來到布拉格,汀汀便不幸成為扒手的目標。出發前已風聞布拉格的扒手橫行,因此汀汀一路上都不敢掉以輕心。不知道是因為汀汀太過樂極忘形,還是扒手過於高明。總之,驚險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當時我們一行人正步行回酒店,走到一條斑馬線的前面, 剛好轉紅燈,汀汀和團友站著等候的同時準備收好相機,手臂垂下時一剎那好像碰到了甚麼東西,下意識低頭一看,只見有隻手縮了回去,而手袋的拉鏈也已被拉開。抬頭一望,一個十多歲的少女站在我身旁。此時綠燈亮起,汀汀一行人過了馬路,但那少女卻沒有走上前。汀汀立即點算袋裡面的物件,猶幸好未能得手,所有東西都原封不動,不禁高呼著驚險。



驚險之餘,心靈還未平復,即受到另一下重擊。話說來到舊皇宮的入口,汀汀被一位皇宮的女職員截停,那是一位中年女士。原因是她看見汀汀提著相機三腳架,以為汀汀想拍照,於是要汀汀留下腳架。汀汀想想也正常,為保護展覽品,很多地方的博物館都不允許擕帶背包、相機腳架等進入裡面參觀。於是便問她如何回來領取,她竟回答說觀光的路線是一條直路,不可以再回頭。也就是說即使汀汀再購票入場,也沒法走回頭的路,此舉即是強行要沒收腳架啦。

汀汀嘗試和她解釋,但是她只是一個勁兒地搖頭說"No, no"。後來站在一旁的女保安也加入了「戰團」。擾攘了一會兒,領隊才發現不見了我的蹤影,忙走出來找我,還有另一位男團友也跟著出來。在一番勸說解釋後,她們見人多勢眾,就「通融」將我們「放行」了。因為剛才一番面紅耳綠的爭辯,汀汀心臟仍撲通的跳,那天心情好久才平伏下來,而且好像這一團人裡面我遇到的麻煩事就特別多,幸好團友們都體諒到我一個人來,有時也會特別的關心照顧

雖然小意外頻仍發生,但是當面對布拉格迷人的美景時,還是完全被「征服」了,所有煩惱都忘得一乾二淨。




城堡區一帶的景點集中,而各個景點均徵收入場費,以減低人流過多的壓力及用以文物保護修葺工作。遊客可考慮購買套票,一次過遊覽聖維特大教堂(St. Vitus's Cathedral)、舊皇宮(Old Royal Palace)及黃金小巷(Golden Lane)。

聖維特大教堂(St. Vitus's Cathedral)


這座始建於公元925年、屹立於城堡山上美麗的天主教教堂,是捷克最重要的教堂。集合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風格。後世不少歐洲的重要教堂均仿傚其建築美學。



其建築規模龐大,不論從那一個角度,都無法將整座教堂攝於鏡頭下。





教堂內最特別的地方是網狀的拱頂設計,不但起了加固作用,而且為平凡的拱頂加上幾何的圖案美感,在當時來說是頗為大膽創新的設計。

還有是樓高幾層的管風琴。這個管風琴必須至少兩個人以上才能成功彈奏。但歷史上有一位音樂天才能夠一人獨自彈奏到這個管風琴,令當時的皇室及教廷大為驚歎。大家猜到這位音樂家是誰嗎?謎底於文章尾部揭曉^-^。



剛進入城堡區入口的庭院,發現有一個很奇怪的籠,由於放在中間位置,格外引人注目。據說以前是皇帝特別用作懲罰罪犯的地方,而犯罪的人可以是宮廷婢女、政治犯、甚至王后。而這種懲罰也相當不人道,關在裡面的人肉體和精神上也飽受折磨,形式有如遊街示眾。也反映了當權者的囂張跋扈。



金小巷
離開皇宮沒多遠,來到一條很窄的小巷入口,叫黃金小巷。十六世紀時有一班自稱可將石頭變成黃金的術士(鍊金術師)聚居在這裡(真的有人會相信?)。黃金小巷特別的地方是一間間精緻小巧的屋子,身型高大的人要彎身才能進入。現在已變身為售賣精品和藝術品的店舖。另外還有著名的捷克猶太裔作家卡夫卡曾經居住在這裡的第22號房子。


巷弄的盡頭是一個小廣場。只見廣場上有一尊裸體的小銅人像,不少人靠攏在前面,密密麻麻的排著,原本是爭相摸小銅人那「特別的部位」。看著不禁笑了。據說摸一摸那話兒便「求子得子」,只見那小銅人像的特別部位被摸得閃閃發亮。想不到歐洲人亦迷信這些東西呢!


後來才知道這個小銅人背後有個故事。他叫「達利波」,原本是一名貴族,因為保護受欺壓的農民而殺死殘暴的官吏,被關進監牢裡,最後被殺害。因為他敢言的行為觸怒了國王, 於是被關進鐵籠裡(就是上面提到的那個籠),還命人脫去他所有的衣服,藉此羞辱他。誰知他竟然不肯屈服,一直昂首站著(就是雕像現在這個姿勢),有位雕刻家為了紀念他,便以這件事蹟為他立像,以表揚他的精神。不知道這位雕刻家如果知道雕像被後世當作生育能力的表徵後有何感想。

        

謎底揭盅:莫札特








Bill at 08/08/2013 06:14 pm comment
我想問你第一張相係邊到影到架??
汀汀 at 08/09/2013 01:59 pm reply
Bill at 08/09/2013 12:24 pm reply
Thanks ! When I come back, i will share the photo with you.
汀汀 at 08/09/2013 11:18 am reply
好開心啊!記住影多D相,同埋小心財物,因為真係好多"神偷"。
Bill at 08/09/2013 10:24 am reply
多謝你答覆...係啊~ 希望到時影到靚相喇....
汀汀 at 08/08/2013 09:10 pm reply
你好!很高興你瀏覽我的網誌。第一張相片是在城堡區新皇宮的入口拍攝的。那裡有一個觀景台,可以眺望山下布拉格的景致。你即將到布拉格玩嗎?
亞伯 at 07/20/2013 08:15 am comment
我早年也曾到布拉格遊覽,那時候的治安比較好。
汀汀 at 07/20/2013 09:31 am reply
相信是因為近年強國崛起。亞洲的遊客成為他們的目標對象。
blue blue at 07/19/2013 11:09 pm comment
汀汀寫得好鬼生動,我好似親歷其境一樣,唔駛去喇~哈哈哈
汀汀 at 07/20/2013 09:33 am reply
多謝!希望繼續支持。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柏林--德雷斯頓

柏林是我們東歐旅程的起點

面對眼前這個現代化和古典藝術並存的城市,不敢相信這座歷史名城曾經經歷一段千瘡百孔的歷史。




在二次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柏林遭受到猛烈的炮轟。由英法等國組成的盟軍,日夜不停地轟炸柏林,摧毀了三分一的城市,很多歷史建築物毀於一旦。現在看到柏林完好無缺的建築,都是戰後才在原本的基礎上重建或修復的。因此不得不佩服柏林市民的戰後重建工作。

有人認為這是納粹德國一手造成的悲劇,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報復性的轟炸是戰爭罪行,但無論如何,無辜死傷的平民一定是戰爭和野心家的犧牲品。

布蘭登堡門--柏林的標誌




在布蘭登堡門附近,看到一些很奇怪的石碑,每塊石碑的形狀和大小都不一樣,沒有一塊是重覆的。細看之下,才知道是為二次大戰時遇害猶太人所立的紀念碑。在柏林最重要的廣場上豎立被迫害猶太人的石碑,提醒後人不要重蹈以往歷史殘酷的覆轍。反觀現在有多少國家能像德國人一樣面對和反思戰爭的罪行和過錯?





戰後,德國被瓜分為東德及西德,以柏林為分界線。東面由當時的蘇聯控制,西面由英、法、美等國共同管治。冷戰時候,大量的東德人逃往西德,於是為了阻止逃亡潮,東德築起了長達155公里的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直至1990年,在全國人民一致壓倒性的投票下,柏林圍牆才被推倒。東西德重歸統一。




冰冷的高墻雖阻隔了人民的距離,但阻隔不了人民投奔自由民主的決心。如今圍牆餘下的部分已成為柏林市民爭取自由民主的標記。今天站在滿佈壁畫創作的柏林圍牆下,和當年試圖逃亡的人民遭子彈伏擊的慘痛情景形成強烈的對比。







認識柏林

1. 柏林觀光塔
高368米,是德國最高的建築。1965年,當時的東德統治者為了向西方陣營的西德顯示實力而策劃興建,塔上可環迴360度欣賞柏林市景。






2. 博物館島
19世紀初文化藝術氣氛濃厚,當時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採取考古學家的建議,興建柏林第一座的博物館(即現時的舊博物館),用以向公眾展示藝術品的收藏。後來又在附近增加興建了三間博物館,形成了一個博物館建築群。

舊博物館


柏林大教堂


當中「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內收藏了古希臘、古羅馬和波斯的歷史文物包括土耳其帕加馬祭壇、米利都市場大門,及巴比倫的伊什塔爾城門。對藝術愛好者來說,花兩天時間也看不完。


3. 查理邊境檢查站(Checkpoint Charlie)
是冷戰時期進出東柏林和西柏林的關口檢查站,檢查站旁邊分別豎立著兩張照片。面向西柏林一面的是蘇聯紅軍,面向東柏林的是美國陸軍。


蘇聯紅軍

美國士兵

在關口位置,站著一些穿著士兵製服的帥哥等待遊人合照,和帥哥合照是要付錢的,其他路人在拍他,他就會故意的別過面去不讓你拍正面。


4. 憲兵廣場(Gendarmenmark)
被譽為柏林最美的地方,集合了音樂廳、宏偉的大教堂建築。在每年的冬季,這裡更會變身成為聖誕市集。







這晚入住的NH Hotel,雖然是四星級,但CP值甚高。是汀汀這次旅程最滿意的一間酒店。不但房間又大又舒適,自助早餐還十分豐富好味。值得推薦。







第二天我們來到距離柏林200百公里的另一城市德雷斯頓(Dresden)。

這裡曾是德國生產力和消費力最高的城市,這裡曾擁有無數宏偉的巴洛克建築,被譽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但這些光輝在一夕間被炮火完全摧毀。在二次大戰時期,德雷斯頓也是被破壞得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也是二次大戰最受爭議的「德雷斯頓轟炸事件」。後來當地政府透過向民間籌募捐款,才將德雷斯頓的歷史建築回復原狀。





步入舊城區,即被一片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群包圍。當看見這些宏偉精美的建築時,再一次被當地人民的良好素質而感動,大家都沒有私心,共同為重建家園捐上一分一毫,使家園迅速回復原貌,完全突顯出這個民族的優越素質。







德雷斯頓曾經是歷史上薩克森王國的首都(18061918),盛極一時。在1806年,拿破崙戰勝,結束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薩克森在法國的支持下成為獨立王國,由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成為首任國王。


長達102米的君王出巡圖描述了歷代薩克森帝王的功績。為了使戶外壁畫能經得起氣候變化,君王出巡圖用了2,3000塊瓷磚合併而成,是至今世界上最大的戶外陶瓷壁畫。

君王出巡圖The Fürstenzug (English: Procession of Princes )



步入中心地段,是德雷斯頓市的地標,德雷斯頓聖母教堂(路德會教堂)。此行看見無數美麗的主教教堂都屬於天主教教堂,而聖母教堂則屬於非常少有的基督教大教堂。教堂前豎立著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紀念像。




德雷斯頓聖母教堂與舊城區內的宮廷教堂(天主教主教堂)遙遙相望,使德雷斯頓成為極少數主教堂並非最大的地方。






參觀完畢,我們大啖德國特色美食--鹹猪手。不會飲酒的汀汀也隨風入俗湊起熱鬧來,淺嘗德國啤酒。這次旅程中眼見不少團友都以酒代水,喝個不亦樂乎,只因這裡的啤酒價格親民,大約$20-30港幣一杯,比喝咖啡還要平。而且酒的味道甘淳可口,難怪大家都放開懷抱,盡情暢飲了。










blue blue at 07/14/2013 09:58 pm comment
見到有猶太人墓埤,想問舒特拉個埤又會0係邊呢?係咪應該都位於德國? p.s.見到「亞伯」個留言,睇成「『林伯』是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地方」,笑左一陣
汀汀 at 07/23/2013 01:55 pm reply
早期沒有太多人知道舒特拉這個人,是後來一個被他拯救的猶太人將他的事跡說出來才受到關注。汀汀不知道他的墓碑在哪裡,甚至"百科全書"亦沒有提到只知他生於捷克,逝世於德國,葬禮於耶路撒冷舉行。再翻看他的事跡時心裡亦覺得非常感動。
亞伯 at 07/11/2013 06:42 pm comment
柏林是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地方,擁有大量歷史名勝古跡。
blue blue at 07/14/2013 10:02 pm comment
圍牆上KISS係邊兩個?一個好似係江澤民……
汀汀 at 07/15/2013 12:00 am reply
前東德領導人艾里希·昂納克(Erich Honecker)和前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
亞伯 at 07/11/2013 06:43 pm comment
柏林圍牆的塗雅都幾靚。